2023年9月4日
即時發布
傳媒查詢:
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項目經理謝活琳
電話:2584 8434
香港管弦樂團傳媒關係及傳訊經理許秀芳
電話:2721 1585
香港演藝學院傳訊處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2584 8325
[2023年9月4日]香港管弦樂團(港樂)和香港演藝學院(演藝學院)很高興公布「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第三樂季——『超越界限』之兩個項目的樂師入選名單。今季計劃中,「駐團學員培訓」* 將有四位新學員加入,而「音樂新晉薈萃」^ 則增至23 位樂師。
「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由港樂及演藝學院共同管理,為優秀的演藝學院音樂畢業生提供專業培訓,透過「駐團學員培訓」及「音樂新晉薈萃」兩個項目促進他們於管弦樂界的就業發展。入選「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的精英樂手同時會參與義工活動,以音樂回饋社會。「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由太古集團慈善信託基金的「信望未來」計劃贊助約港幣 900 萬元,為期三年。
過往兩季,「駐團學員培訓」合共為 11 位學員提供專業的管弦樂培訓機會,讓他們與世界級指揮合作演繹廣泛的曲目。學員與專業樂師同台演出,從中實踐管弦樂技巧與知識,賺取寶貴的樂團經驗。他們更透過師友計劃獲得度身訂造的職業指導。
太古集團公益事務總監陳婷婷表示:「『信望未來』計劃的願景是為社區帶來正面的影響。我們希望藉著支持『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培育更多才華洋溢的年輕本地樂手,在增進音樂造詣之餘,亦有機會參與計劃的義工活動,以音樂服務社群。」
香港管弦樂團音樂總監梵志登指:「『駐團學員培訓』每季都有才華洋溢的新學員加入港樂,為樂團注入青春活力,同時讓他們從我們的專業樂師、客席獨奏家和指揮身上獲得難能可貴的現場演出經驗。
「音樂新晉薈萃」挑戰古典音樂的傳統界限,提供平台讓樂手通過非傳統的節目編排和音樂會形式,探索未知領域和表達創意想法。繼首演音樂會《英雄之浮想》之圓滿成功,「音樂新晉薈萃」延續宣揚「大膽創新」的音樂會表達形式,邀得導演司徒慧焯、黃龍斌和張凱婷為節目加入戲劇元素,以呼應上季「超越新領域」的主題。
「音樂新晉薈萃」藝術總監及香港演藝學院指揮及文化領袖(音樂)系主任蔡敏德認為:「『音樂新晉薈萃』旨在激發樂師無盡的創造力、想像力和音樂才華。經過『樂無止境』和『超越新領域』兩個樂季,樂手們開始意識到他們的創意並無界限。我們今個樂季的主題正是『超越界限』,希望為觀眾呈獻樂手以最大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設計出來的音樂會!」
樂器
姓名
雙簧管
單簧管
小號
長號
溫畧祖
方誠
余朗政
胡皓霆
^音樂新晉薈萃:
按此查閱樂師簡介
樂器
姓名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大提琴
長笛
雙簧管
單簧管
巴松管
薩克管
圓號
小號
長號
敲擊樂
鄭皓宗
陳澤謙
郭子銘
譚敬深
梁卓恩
陳睿媛
趙逸穎
李一葦
許嘉晴
薛宇曦
溫樂愉
馮智恒
馮智銓
蘇鷺玲
嚴澔仁
梁國章
龐天佑
孫曦君
林韋行
葉朗懷
趙漢權
何子輝
車曉嵐
「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2023/24 年度)
計劃概覽
*駐團學員培訓
目的:駐團學員將會在港樂接受密集式管弦樂團訓練。除了學習作為職業樂團樂師的期望和操守,他們同時會跟隨港樂演奏不同風格的管弦樂曲目。學員亦會在師友計劃中與港樂樂師配對,從樂師身上了解作為樂團成員的專業素養。
- 每個樂季,最多有六名駐團學員接受密集式管弦樂訓練
- 計劃約七成時間參與港樂的培訓,包括觀察和出席樂團排練和演出,及與港樂樂師同台演出
- 計劃其餘約三成時間參與室樂演奏、大師班、試音培訓及工作坊
- 每名駐團學員將獲配對一名港樂樂師,參與師友計劃
^音樂新晉薈萃
目的:「音樂新晉薈萃」提供豐富多元的音樂節目,包括兩場樂團的音樂會和一系列室樂音樂會。
此項目鼓勵團員參與高水平的演出,以及提供平台予他們策劃具特色主題的音樂會。
- 23 名入選團員將參與豐富多元的音樂節目,包括兩場樂團的音樂會和一系列室樂音樂會
- 探索特定主題和創新的音樂會形式
- 鼓勵團員參與高水平的演出,策劃執行自己的創意音樂會計劃
- 部分團員將參與港樂的教育和社區音樂會
培訓(為兩個項目的學員而設)
- 管弦樂和試音相關大師班及工作坊
- 自我管理、創業及行政方面發展講座
義工服務(為兩個項目的學員而設)
- 透過義工服務機會,發揮作長,貢獻社會
請按圖下載新聞圖片 [或按下Ctrl鍵並按一下開啟檔案]
「駐團學員培訓」獲選學員(由左至右):
溫畧祖 (雙簧管)、方誠 (單簧管)、余朗政 (小號)、胡皓霆(長號)
「音樂新晉薈萃」獲選樂師(由左至右):
前排:
梁卓恩(大提琴)、郭子銘(中提琴)、陳睿媛(低音大提琴)、譚敬深(大提琴)、許嘉晴(長笛)、薛宇曦(雙簧管)、馮智恒(單簧管)、溫樂愉(雙簧管)、孫曦君( 圓號)、陳澤謙(小提琴)、鄭皓宗(小提琴)、趙逸穎(低音大提琴)
後排:
何子輝(敲撃樂)、嚴澔仁(巴松管)、車曉嵐( 敲撃樂)、葉朗懷(小號)、梁國章( 薩克管)、李一葦( 長笛)、馮智銓(單簧管)、林韋行(小號)、龐天佑(薩克管)、趙漢權(長號)、蘇鷺玲(巴松管)
陳婷婷
太古集團公益事務總監
霍品達
「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總監;
香港管弦樂團行政總裁
相片: Eric Hong/港樂
盛韻奇
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院長
相片:香港演藝學院
蔡敏德 「音樂新晉薈萃」藝術總監; 香港演藝學院指揮及
相片:香港演藝學院 |
梵志登
香港管弦樂團音樂總監
相片: Eric Hong/港樂
香港管弦樂團
相片:Keith Hiro/港樂
「音樂新晉薈萃」– 超越新領域:海闊天空音樂劇場
合辦: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
相片: Ike Images/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
「舍區」室樂系列:「音樂新晉薈萃」– 超越新領域
場地伙伴:鰂魚涌海濱社區空間「舍區」
相片: Ike Images/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
木管、銅管及敲擊樂模擬試音
左:溫畧祖 (駐團學員)
右:韋爾遜 (港樂首席雙簧管)
相片: Ike Images/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
田家炳中學社區外展表演
特別鳴謝:田家炳基金會
相片: Ike Images/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
有關太古集團慈善信託基金 (swire.com)
太古集團慈善信託基金(太古基金)於一九八三年創立,是根據《稅務條例》第 88 條在香港註冊的慈善組織,主要資助香港的非牟利機構推動教育、海洋保育及藝術發展項目。太古基金是由太古高級管理層主持的慈善理事會負責監督。二零二一年三月,太古基金展開港幣 1.5 億元撥款的「信望未來」計劃,至今已資助逾50項具啟發性的社區項目為香港社區帶來長遠正面的影響,同時支援抗疫工作。
有關香港管弦樂團 (hkphil.org)
香港管弦樂團(港樂)獲譽為亞洲最頂尖的管弦樂團之一。港樂於1974 年職業化,於2023/24踏入金禧,為第五十個樂季。樂團從世界各地邀請指揮和演奏家合作,每年演出超過150場音樂會,把音樂帶給超過20萬名觀眾。港樂積極推廣華裔作曲家的作品,更委約新作,亦培育本地新秀,並推行廣泛而全面的教育及社區推廣計劃,致力將音樂帶到不同場所。灌錄的主要專輯包括梵志登指揮的華格納全套《指環》歌劇四部曲,以及馬勒第十交響曲(門德爾伯格演出版本)與蕭斯達高維契第十交響曲。音樂總監梵志登自2012年上任後,曾先後帶領港樂到歐洲、亞洲、澳洲,以及中國各地巡演。余隆由2015/16樂季起擔任首席客席指揮。廖國敏於2020年12月獲委任為駐團指揮。2019年港樂榮獲英國著名古典音樂雜誌《留聲機》年度管弦樂團大獎,成為亞洲首個獲此殊榮的樂團。
有關香港演藝學院 (hkapa.edu)
香港演藝學院(演藝學院)於1984年依據香港演藝學院條例成立,是亞洲首屈一指的表演藝術高等學府。演藝學院提供學士課程與實踐為本的碩士課程。學習範疇包括戲曲、舞蹈、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與舞台及製作藝術。演藝學院的教育方針著重反映香港的多元文化,中西兼容,更提倡跨學科學習。 自2008年以來,演藝學院獲得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評審局)授予的「學科範圍評審」資格,使演藝學院能夠自行監察和評審其五個學科範圍(舞蹈、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與舞台及製作藝術)內的學士學位及大專課程。由2016年起,演藝學院獲批的「學科範圍評審」資格擴展至涵蓋碩士學位及以下的學位及大專課程。自2023年起,戲曲學院所開辦的大專和學士課程亦已通過評審局評審,獲得自行監察和評審的許可。除灣仔本部外,位於薄扶林的伯大尼古蹟校園自2006年起,亦是電影電視學院的培訓設施所在地。根據2023年公布的QS世界大學排名,香港演藝學院於表演藝術類別榮膺亞洲第一,排列全球第十三位。